【頸因性頭痛】是什麼?一次了解成因、治療與預防方法
出乎很多人意料的,頭痛其實不一定是頭部的問題而引起,當我們肩頸緊繃的時候,頸椎與神經都可能因被壓迫而導致頭部的疼痛,甚至影響視力,且這種情況其實非常普遍,如果常常感到頭痛的人,一定要了解「頸因性頭痛」是什麼,說不定就能找到困擾許久的原因囉!
一、什麼是頸因性頭痛
頸因性頭痛(Cervicogenic Headache, CGH)是一種由頸椎問題引起的頭痛,常被誤診或誤會為其他類型的頭痛,如偏頭痛或緊張性頭痛,1988年時國際頭痛醫學會(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)才正式將頸因性頭痛列為頭痛的一種,並訂立其診斷標準如下:
1. 單側頭痛且不會換邊。
2. 頸部活動度範圍受限。
3. 頭痛會因頸部活動、頸部不當姿勢、與枕骨下區的壓力而惡化。
4. 會伴隨頸部、肩部與上臂的疼痛。
5. 疼痛會由頸部傳至前額與眼窩。
6. 疼痛強度為中等,不會到頭痛欲裂的程度。
7. 頭痛的時間長短不定。
8. 可能伴隨有下列症狀: 同側眼周水腫、噁心、吞嚥困難、嘔吐、頭暈、 畏光、畏聲、同側眼睛視力模糊。
二、頸因性頭痛的成因
頸因性頭痛的主要成因與頸椎狀態的異常有關。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病因:
1. 頸椎關節病變
頸椎關節的退化、骨刺等問題,可能導致頸椎周圍的神經受到壓迫,進而引發頭痛。
2. 頸椎肌肉緊繃
長期的姿勢不良,如長時間低頭看手機或電腦,會導致頸椎周圍的肌肉過度縮緊,這種緊繃可能進一步引發頭痛。
3. 外傷
頸椎的急性外傷,如車禍、撞擊、運動傷害等,可能導致頸椎結構的損傷,這種損傷會引起頸部疼痛並延伸到頭部。
4. 發炎
頸椎關節或周圍軟組織的炎症,可能導致頸部疼痛並引發頭痛。
三、治療方法
頸因性頭痛的治療目標是減輕疼痛、改善頸椎功能並防止復發。因常常是由於肩頸緊繃造成,所以是少數可以透過物理治療或按摩處理的頭痛症狀,具體治療還是取決於病因和病情嚴重程度。
1.藥物治療
使用藥物治療(如止痛藥、肌肉鬆弛劑)來減輕感受到的不適,但只是暫時性的改善感受,不是治本的方法。
2.手法治療:
透過物理治療或按摩,放鬆肌肉的緊繃來緩解頸因性頭痛的產生,並且增加身體的活動性與穩定性,是預防與輕微症狀時建議採用的方法。
3.姿勢矯正
長期的姿勢不良是頸因性頭痛的一個重要因素,通過姿勢矯正訓練,可以學習正確的姿勢,減少頸部肌肉的緊張和關節的負擔。
4.手術治療
對於比較保守的治療還是無效的患者,可能就會需要手術的治療,去解決骨頭或神經的減壓,通常是病情嚴重時才考慮,因為手術風險較高且恢復時間較長。
四、預防方式
預防頸因性頭痛的關鍵在於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姿勢,例如:
1. 保持正確姿勢
在日常生活中,保持正確的坐姿和站姿非常重要。避免長時間低頭或彎腰,可以使用符合人體工學的椅子和桌子,保持脊椎的自然彎曲,並適度休息與拉伸。
2. 定期運動
定期進行頸椎和背部的伸展和放鬆運動,有助於保持頸椎的靈活性和穩定性,並提身肌肉力量,避免緊繃無力。
3. 避免頸部受傷
在進行可能對頸部造成損傷的活動時,如運動或搬重物時,應採取適當的防護措施,避免頸部受到急劇的撞擊或用力過猛扭傷。
4. 釋放壓力
壓力會導致肌肉緊張,進而引發頸因性頭痛。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放鬆方法,好好釋放壓力,可以有效舒緩自己的心情,也減少肌肉的壓力。
頸因性頭痛是一種常見但常被忽視的頭痛類型,在疼痛門診中有20%的頭痛是因為頸因性頭痛,也就是許多現代人共同的困擾,因此一定要好好照顧身體,不要過於緊繃、壓力大,才能減少頭痛的發生喔!